宫颈脱落细胞特殊染色技术用于宫颈病变筛查的临床应用研究
“宫颈脱落细胞特殊染色技术用于宫颈病变筛查的临床应用研究”是国家卫生健康委科学技术研究所为中国妇女宫颈病变筛查政策,寻找一整套对全疆域、全适龄人群行之有效的应用方案。该方案将按一定频率持续性辨识和发现宫颈癌和宫颈上皮內高级别病变的高危人群,并选用差异化分流路径,实现早期诊断和早期干预的一种社会卫生模式方案。
该筛查核心技术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宫颈脱落细胞特殊染色技术,由武汉大学组织病毒学、分子生物学、妇科临床、临床病理学、检验学、药学等多学科专家研发的一类具有完全自主产权的新技术;是一种用于人体组织肿瘤细胞的活细胞染色剂,由叶酸衍生物、还原态亚甲蓝、乙酸等组成。当活细胞染色剂涂抹于宫颈上皮组织后,如果有癌变或癌前病变的细胞存在,在宫颈和涂抹的棉签上显现出颜色改变, 3分钟观察,5分钟可得结果。该技术具有生物靶向性、多组份相溶性、抗氧化、稳定、安全、操作简便、快速等特点。适宜在基层医疗机构和大范围人群筛查使用。第二部分是准确快速的careHPV检测,采用“金标准”HC2杂交捕获检测技术,检测宫颈脱落细胞样本中14种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DNA。可以准确的筛选高危人群,其敏感度 = 88-95.8% (for CIN2+),特异度= 85-87.3% (for CIN2+)。可以在无电无水的条件下检测,2.5小时出结果,实现快速检测、及时追踪。careHPV检测稳定,其不存在竞争抑制、无需DNA提取、与低危型没有交叉反应。操作简单,对实验室环境要求不高。经临床验证的判定标准:≥1.0pg/ml为阳性,误诊率低。机器携带方便,在一个小电脑桌面积的台面上,就可以完成操作。
本项目通过多中心大样本人群的应用研究,对该筛查方案进行优化,为消除宫颈癌,寻找出适合全疆域、全适龄中国妇女宫颈癌筛查方案,及筛查出的高危人群的分流方案,确诊方案,以适应在全国范围内的应用。
1.研究意义
全球宫颈癌每年新发病例超过53万例,发病呈明显年轻化趋势,新发病例约一半是致命性的。不同地区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差距较大,约86%的新发病例出现在发展中国家,在经济不发达地区,宫颈癌是第二位常见的恶性肿瘤。宫颈癌的发生、发展经历一个长期的,多阶段、多状态的过程,从宫颈癌癌前病变发展到宫颈癌,大约需10年时间,若能早期发现可以治愈,其五年生存率高达92%。因此,通过筛查,早期发现癌前病变和宫颈癌,并予以适当干预、治疗,是降低宫颈癌发病率及死亡率的主要手段。
在美国、日本、欧洲等国家,宫颈癌的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而在发展中国家却呈上升趋势。发达国家完善的“细胞学—阴道镜—组织病理学”三阶梯宫颈癌筛查模式起到了关键性作用。美国宫颈癌的死亡率,从1955年至1992年降低了74%。瑞典在实施宫颈癌细胞学检查的40年间,宫颈癌的发病率降低了67%,从1965年的20/10万降低为2005年的6.6/10万。近40年的临床实践证实细胞学检测发挥了重要作用,也是最有效的防癌筛查手段。但目前我国的细胞学检查医师严重不足,人力物力无法满足21-65岁4.6亿妇女的筛查任务。根据国家卫健委“健康中国”行动计划,到2020年,农村妇女宫颈癌和乳腺癌的筛查覆盖率要达到80%,2030年达90%以上的目标。如何快速普及“两癌”筛查?一个好的筛查技术推广尤为关键。
2.研究目标
3.可行性分析
国家卫生健康委科学技术研究所是人类生殖与计划生育/优生优育/生殖健康保健服务的基础及应用研究的多学科、综合性的社会公益型国家级综合性科研机构,是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唯一直属的国家级研究所,具有优秀的研究梯队,具有较强的开展多中心研究的基础和完成多中心现场工作的丰富经验。实施本项目的各种条件均已具备。武汉大学组织多学科专家研发出具有完全自主产权的细胞学筛查新技术。CareHPV检测在国家卫生计生委科教司2015年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项目(201502004)“适宜中国农村地区的宫颈癌筛查技术与示范研究”和江苏省科技厅科技支撑计划-社会发展课题(BE2012606)“care HPV Test用于江苏省基层地区妇女宫颈癌筛查的多中心研究”中已经获得充分证据,故该宫颈脱落细胞特殊染色和CareHPV检测联合筛查方案是根据我国实际情况,适合基层和大范围筛查的一项宫颈癌筛查方案。妇产科医师可独立判读结果;特异性高,敏感性高,筛查效果和TCT比较无差异;操作简便、快速。宫颈特殊染色技术已经获得审批(粤深械备20150297号)并在临床进行应用。为了判读区间更精准和获得临床应用的更高级别证据,开展相关基础性研究,支持转化医学,具有深远的意义。
全国多中心研究项目负责单位南京鼓楼医院已经通过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批件编号2019-138-01)。
|